新股
证监会发审委近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厦门银行IPO申请将于7月16日上会。如果顺利过会,厦门银行有望成为今年登陆A股的首只银行新股。
目前,以小电科技、怪兽充电等为代表的共享充电宝行业,已经进入了盈利时代。但是,从市场份额上看,行业仍然处于分散的阶段。在经历了疫情阶段的洗牌后,市场的集中度或将在明年才能进一步体现。
生物医药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有突破机会,关键是看各个生物医药企业是不是能抓住这个机遇来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招股书显示,千味央厨欲通过募集资金加码产能,拟投入新乡千味央厨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加工建设项目(三期)。募资扩产是否会导致千味央厨在未来出现产能下滑?
按照2020年7月3日收市市值排序,赴港二次上市的电商巨头公司京东,以8363.5亿港元荣登2020上半年港股IPO市值榜首。仅仅京东一家总募资就达301亿港元,占2020上半年港交所新股募资额的34.6%。而从京东如此庞大的融资额之下仍然实现了暗盘上涨5.9%,首日上涨3.5%的不错表现。同样市值排名第二的网易,融资额为243亿港元,市值达4622.9亿港元,网易京东两家融资额占据上半年市场融资总额62.5%。网易上市实现了暗盘收涨5.6%,上市首日收涨5.7%的成绩。
A股行情眼看着燃了,自7月1日登上3000点台阶之后,连续3天沪指的累计涨幅都达到了5.63%,深成指累计涨幅3.68%,中小板指涨了3.4%,创业板指也有1%的涨幅。但若从6月份看的话,中小板指累计涨幅18.48%,创业板指数18.01%,深成指累计涨幅15.7%,沪指的成绩为10.53%。
近日,东莞农商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此前,证监会已于6月19日接收东莞农商行提交的境外上市申请审批材料。境外上市申请资料受证监会受理后,东莞农商行迅速向港交所递交IPO资料
6月30日,总部位于天津市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渤海银行公布首次IPO计划,拟募资最多130.93亿元,以补充银行资本金。
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IPO的案例越来越多。6月29日,铜陵有色宣布,拟将其控股子公司铜冠铜箔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分拆完成后,铜冠铜箔将成为铜陵有色旗下独立的电子铜箔业务上市平台,而铜陵有色将更加专注于铜采选、冶炼、加工和贸易业务。
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表现领跑全球主要股市。随着市场步入2020年的“下半场”,外资机构继续一致看好中国市场。
凭借乳酸菌饮品“味动力”为人熟知的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将于2020年7月2日接受证监会发审委的首发审核,向“乳酸菌饮料第一股”发起冲刺。
国内胰岛素龙头企业甘李药业(603087,SH)于29日登陆A股市场。甘李药业成立于1998年,为国内胰岛素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国内首家掌握产业化生产重组胰岛素类似物技术的公司。目前中国为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人数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胰岛素市场需求巨大且未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在此背景下,凭借强技术研发实力,甘李药业胰岛素产品业务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
继创业板注册制首批、第二批受理企业出炉后,创业板注册制第三批7家受理企业近日亮相,包括南京商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山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安联锐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至此,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已受理IPO在审企业50家。
东航物流对《投资者网》表示,“公司业绩下滑主要系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航空货运市场景气度下降,运价水平有所下降所致。但公司的核心业务、经营环境、主要指标等未发生不利变化。”
证监会网站显示,重庆三峡银行提交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材料已于6月22日被接收,6月17日广州银行提交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材料也被接收。与2019年银行上市大年相比,2020年已经接近过半,目前无论A股还是港股,尚无银行股上市,但这并没有阻挡银行IPO的热情。
6月5日,证监会网站发布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郎酒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中国两大酱酒之一的郎酒股份拿到了资本市场的准入证。如果进展顺利,郎酒股份将成为四川第5家上市酒企,或是中国第20家白酒上市企业。
引进首轮战略投资者不到一个月,比亚迪旗下控股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半导体)再次迎来A+轮融资,半导体业务拆分上市步伐提速。
6月20日,深交所披露前一天成立的创业板股票发行规范委员会情况。该委员会共有35名委员,由16家买方机构、17家卖方机构、1名公益机构委员和1名深交所委员构成。设立发行规范委是因为发行承销是企业IPO中的重要环节,深交所介绍,此次旨在搭建买卖双方商议沟通的平台,发挥行业自律管理作用,规范创业板股票发行与承销行为。
6月19日,据证监会披露的最新IPO排队企业名单显示,截至到2020年6月18日,IPO排队企业数量为242家(不含科创板、创业板),其中主板163家、中小板79家
医药及防疫概念股在“后疫情时期”频频成为市场主角。医药健康类企业6月上市动作活跃。比如康基医疗、海吉亚医疗、永泰生物近期密集祭出招股计划,部分基石投资者占比近50%。一场医药行情助推下的投资上市冲刺正在上演
受业务发展和规模扩张等因素影响,补充资本成为银行业的一项长期工作,然而在疫情和银行股低迷等多重因素下,今年的资本补充情况有点不同寻常。截至6月17日,2020年已走过近半时间,然而银行上市却按下了“暂停键”,尚没有一家银行登陆A股市场。面对资本压力,定向增资、发行永续债成为商业银行的“补血利器”。
一个万亿元规模的融资市场,正加速“启动”。今年受再融资新规等因素驱动,A股市场的融资规模持续攀升。《证券日报》记者据数据统计,截至6月16日16时,年内A股IPO企达107家,累计首发募集资金达1306.82亿元。
首发企业现场检查制度正式实施三年多来,已形成常态化运转态势,在净化市场环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效果显著。约有200家在审企业接受了证监会的现场检查,近百家公司撤回了IPO申请终止审查,也有部分企业因“带病闯关”被移送稽查调查处理。这表明了监管部门从源头上严防问题企业上市、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决心。
最新消息
前天 10:19
前天 10:08